對我來說,工作的目標在於「取得薪水、成就感,與私人時間三者的
平衡」。幾句話不妨放在心裡:

一、賺到的錢要有命去花。

突然被告知罹患絕症,或者搭飛機出差墜機,許多人在他/她生命中
最輝煌的巔峰時,驟然消失在這世界上,一切都回歸於空。

當然不是鼓勵大家從此墮落或者透支未來,而是在決定為工作賣命之
前,也許該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

所謂的「真正想要什麼」,不是指那種僅為了逃避現實的不切實際想
法(像是夢想開一間咖啡廳,卻沒有思考過該如何經營),而是如何
取捨第一段所提到的那三個要素,也就是想清楚自己想要過哪一種的
生活。一旦選了,就不要又抱怨為什麼有的人可以賺更多,或者可以
過更悠閒的日子。

想要兼備三者並不容易,只能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壽命裡,運用有限的
資源,來達到整體滿足感的最大化。


二、再多的錢都買不到重新來過。

集集車站倒了又重建,就沒有原來的那番風味;清靜農場熱門之後,
就不再是清靜之地;曾經對你死心塌地的戀人分開之後,通常就成為
了另一個人的幸福。

所以當工作已經足以支應你的基本生存需求時,就要開始一點一點的
去追求自己的理想,哪怕仍然是負債當中。還債最多就是一輩子的事
情,既然不可能短時間能結束,更需要那些能支持你繼續活下去的理
由,也許是一個人,一件事,一段經驗。

如果有個人願意無怨無悔的愛著你,即使你對他絲毫沒有感覺,也好
好的珍惜他。因為你所愛的人,在你選擇他之後,未必有那個他那麼
地願意為你付出一切;

如果有件事值得你全心全意地投入,即使這件事對你絲毫沒有利益,
也好好的完成它。因為對你有利益的事情,在你年邁力衰之後,未必
值得低迴品味。

如果有段回憶值得你永遠保留,即使這段回憶已經久遠,也好好的珍
藏它。因為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,回憶是唯一還留在你身上的東西。


三、來得及孝順父母時要盡量孝順。

前一陣子跟老爸去掃墓。平常他從不跟我們談論他的壓力。也許是不
希望我們擔心,也許是不願意在兒子面前示弱,他總是默默的一肩挑
起全家的重擔。

在祖父母的墳前,父親難得地細說著小時候的種種趣事,不經意地露
出滿足的笑容,然後又輕描淡寫地交代往生後的事宜。

「塵歸塵,土歸土,人生沒有什麼好爭的。」

也許是因為在自己父母的面前,我看到了父親難得地享受著片刻的寧
靜,以及短暫的慰藉。

突然間,腦海裡浮現出「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矣。一則以喜,一則以
懼。」這句話,並恍然大悟為什麼今年他要帶我來掃墓-因為繼其他
伯叔父們後,他也快走不動了。

有人說,父母總是想著如何給子女們最多,而子女們總是想著如何給
父母更少。在這個年代提倡孝順好像顯得古板,男性同胞如果滿口孝
順,說不定還會讓女性同胞擔心將來嫁進去之後要當小媳婦。

然而,樹欲靜而風不止,當我們終於覺得有錢有閒可以孝順父母的時
候,他們未必來得及享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隱於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