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久以來,我認為追求金錢只能算是一種手段而已,
所謂的,希望能夠賺上很很多很多的錢,
意思,其實是指希望能夠透過金錢的轉換過程,
來獲得自己很多渴望擁有的東西,
那些東西也確實是可能經由金錢的轉換而得以實現的,
因此,我想重心應該是得放在這些目的的本身,
只是一昧地累積帳目數字上的金額,
但是生活本身卻是過得非常艱辛、拮据的狀態,
比如說;過得跟拾荒老人沒兩樣的生活、
吃喝穿用撿別人吃剩、不用的東西、處處貪小便宜...之類的,
我認為這並不是挺理想的使用金錢的方式。

既然重心在於目的而非手段,
那麼對於自己想要哪些東西,就得稍微認真地想一想才行了,
再者,正常人需求跟供給之間通常是不平衡的,
因此才會有所謂的優先順序的選擇性差別的存在,
然而就像是交叉路口一樣,當妳選擇這邊的道路時,
妳就不可能領略另外一頭的風景,取捨之間行進的方向就被決定了下來,
舉例來說,在口袋裡頭的錢多到滿出來的情況之下,
買一杯五十嵐的珍珠奶茶跟買一棟透天別墅都顯得輕而易舉,
所以,先買後買坦白說並沒有什麼差別,
對於一般人來說怎樣把手頭的資源,作出心目中C/P值最高的運用,
才會是我們不停地想去鑽研和研究的主題。

深切地認清自己渴求的慾望,
並且適時地滿足一下自己淺薄、微不足道的想望,
每天的生活,才會漸漸充滿開心、快樂的氣氛,
不管哪樣的慾望是屬於物質的、情感的或者是心理層面的,
輕微、不足外人道的如:
上B、發呆、喝水、睡覺、打呵欠.....
符合普羅大眾的需求的如:
出國旅行、出國唸書、買房子、車子、結婚......
雖然有時候是得做些犧牲、抉擇,
但是,我覺得能夠逐漸兌現自己的願望,
才能夠讓人打從心底擁有一些充實、幸福的感覺,
比方說,想買一台筆記型電腦,
首先得衡量自己的需求,從頭規劃、比價、挑選、現場體驗,
偶爾閱讀中、英、日文網站上的心得跟感想,
在現實的生活裡頭,認真地工作並且每個月規定自己存多少錢,
最後,筆電入手的那刻,我相信是會感到挺開心的。

對於學習語文,我也有同樣類似的想法,
學習語文本身不是哪麼地重要,
重心在於,妳想利用這些語文的能力作些什麼事情?
比方說跟日本人、美國仔聊天,
期望的不過就是彼此的意思能夠盡可能地瞭解,
不要有鴨子聽雷的情況,或者一些不必要的誤會產生,
言語之間的溝通,不管文法正確、用字精確與否,
總是能很輕易地,
從對方的表情、肢體語言瞭解到,
對方對於自己表達的意思能夠領會到多少的程度。

學習語文的過程,
有些時候是可以稱得上痛苦的,
但是,比起當個外國啞巴或者文盲來說,
哪種痛苦就顯得不怎麼樣了,
我常在想,倘若要是突然被丟在國外生活,
目前所學習到的內容,足堪使用嗎?
在完全沒有中文的環境,
想獲得任何訊息,就是得從這些外國文字中著手,
交朋友也好、購物也好,
不太可能光靠肢體語言就能涵蓋任何事情的。

語文的學習也許進步的空間可能有限,
但是,自己總是能多少瞭解到已經進步到哪種程度,
只要肯定自己每天都在精進這項技能,
我相信,終有一天會像開車、網路購物那樣靈巧運用,
以前有聽過這樣的話語:
每當學習一項語言,就等於是替自己的世界多開一扇窗。
仔細想想,有可能是自己胡謅出來的諺語.....XD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隱於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